很难想到一个故事中有两个传奇:从小双耳全聋的周婷婷在父亲的教育下16岁就成为大学生,并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———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;而仅初中毕业的父亲不仅办起了“婷婷人中人聋童幼儿园”,而且提出了全新的“赏识教育”理论。
周弘是人海中的一滴水。属于“什么都被耽搁了”的老三届,1967年的初中毕业生,当过兵,当过翻砂工,南京机床厂技术员,进过“7·21工人大学”,国家还不承认文凭。
外貌特征:秃顶,清瘦。实在太普通了。1980年6月27日,他的世界被彻底改变了,因为他生了个不普通的女儿。
绝望,还是绝望
“你的女儿是双耳全聋。”
“针灸?只能增加无谓的痛苦。”
“不,这在全世界都是康复禁区。她今后惟一的出路是上聋哑学校。”
当了48天的父亲,周弘第一次体会到聋人父亲的痛苦,来看病的10多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听力,只有婷婷是双耳全聋,只能听到100分贝以上的声音。有的聋童父亲一听到医生的宣判令甚至出现山崩地动的幻象,周弘则是抱着孩子,不敢看婷婷的眼睛。他全身颤抖一路流泪回了家。
他说自己这辈子没混好,本指望孩子有出息……但是,他绝望了。
孩子像别的聋童一样,自卑,来客人像小动物一样躲在桌子下。从小直到哭昏过去,大人们都无法知道她要什么。打青霉素有严重药物反应。在幼儿园连要小便也不会表达,每次都悄悄尿在裤子上,寒冬腊月,周弘每天是冲刺般地去接女儿,接到女儿第一个动作:先摸孩子的裤子,如果裤子湿了,爸爸的心也结成了冰。
偏偏女儿周婷婷小时候长得很漂亮,被阿姨们称为“哑巴白雪公主”。每次孩子们看见他都喊:“小哑巴的爸爸来了。”
朋友们劝周弘再生一个,“你们总要离开这个世界,婷婷怎么办?没有一个亲人。”周弘心动了,想,“再有个孩子就教育他:没有姐姐就没有你的生命,让他善待姐姐。 周弘绝望了,抱住妻子两人相对而泣。
老爸不会放弃
一天,一岁半仍无声的婷婷在爸爸的怀里,梦中突然喊出“BaBa”,那一声是那么清晰,那么急切,周弘的泪水奔涌而出。婷婷醒来后又是无声的世界,周弘却认为这是孩子在生命最深处对自己的呼唤。
彻底改变周弘的是电视剧《血疑》。大岛茂为了1%生存可能的女儿幸子,付出了无尽的父爱。他说幸子临死之前的笑容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。“而我的女儿只不过是耳聋啊,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美丽的。我一定要为她打开有声世界的门。我一定尽全部的努力,即使失败,这样女儿长大了,我也问心无愧————孩子,你的老爸久经磨难但从没放弃。”
一开始周弘走的是“治聋”的路子,在上海的一家聋哑医院里,70多个家长带着孩子睡在一间大仓库,大小便都在门口。和别的父亲不一样,周弘每天读教育学的书都到凌晨两点,他一直记得这样的场面,一位半夜起来小便的父亲看见他读的书眼泪突然夺眶而出。“聋人的父亲,心是相通的。”
婷婷的耳朵挨了五万多针,至今皮肤仍是青的。结果是没有一点起色。
周弘开始“治哑”。
他还记得骑车背着3岁半的婷婷的晚上,一路指着路灯不停地向婷婷耳朵大喊“灯———”见一个喊一遍,喊了500声、喊了40分钟的周弘感觉快要疯狂了,婷婷却始终不明白。
周弘用食物刺激法。为了让婷婷说话,姥姥抱着饼干桶坐在婷婷对面,任婷婷哭喊,“不说不给吃”,奶奶一遍遍重复“饼干”。
对抗了40分钟,婷婷终于发出石破天惊的两个音“布———单———(饼干)”。
为了发准“哥”这个音,婷婷学了三年。
每个孩子都是天才
语言是思维的基础,既然女儿听不见,聋人的视觉特别好,为什么不同时开展文字学习?除了上班,周弘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到了婷婷的教育上。
周弘发明了母语玩字法,他将要对女儿说的每一句话写在墙上、地上、桌上、身上、手上。看见星星就写星星,看见孩子哭了,就写哭,每次到大自然中玩,父女俩玩得满身都是字回来,从不问孩子认了多少字,语言却进入孩子的潜意识。
一次,婷婷的妈妈出差,婷婷一边追着火车跑一边喊“妈妈”。周弘抓住女儿的手,写下“依依不舍”。
一天,5岁的婷婷在家中睡觉,梦中醒来哇哇大哭。外出的周弘夫妇却忘了带钥匙,只好打碎玻璃,婷婷大喊:“大老虎来了,大老虎来了。”周弘并不急着爬进窗户,而是用一根竹竿挑起一张纸头送进屋子,上面写着:“婷婷,外面不是大老虎,是你的爸爸妈妈。请你下床开门好吗?”婷婷看懂了,开了门。三个人抱成一团,哭成一片。
正是因为聋童反而更依赖文字,婷婷靠着这根绳索终于来到了光明的有声世界,也开发了心智。
在普通的小学,婷婷连跳两级。
在婷婷的教育中,有一本重要的书对周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,那就是卡尔维特的《儿童早期教育》:“每个孩子都是天才,宇宙的巨大潜能埋伏在每个孩子身上,往往是父母亲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。”
“让孩子幸福,你就必须处于幸福状态,让孩子自信,你必须自己自信。” 无尽的父爱让周弘改变了:“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,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、拥抱他、赞美他。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来到人间。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。”
根据口型发音的婷婷说话有些古怪,她担心地问爸爸:“我的声音好听吗? ”周弘笑了:“你的声音好像一串串珍珠,棒极了。”
周弘将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贴在台板下。当婷婷读书忘了吃饭,周弘就欣喜地将她拉到台板前:“孩子,你看,你符合天才儿童第一条,读书废寝忘食,孩子,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?”
当8岁的婷婷背出了圆周率1000位时,周弘说:“你就是天才,这就是证明。”
当婷婷有一次数学不及格时,周弘笑着说:“太好了,你不是要当海燕吗,现在暴风雨来了。”
每篇作文,周弘用红笔将好句子划出高声诵读,让全家热烈鼓掌。周婷婷高兴得梦里都想好句子。
结果10岁孩子就与父亲合作写书,初中时就写出让同学们打手电筒看的6万字的科幻小说。
婷婷的智商是105,远低于所谓天才儿童的130。但周弘告诉婷婷:“ 智商只能测记忆力,无法测悟性、灵感,而你正是这方面的天才。”
周弘说他也许是中国第一个觉醒的父亲。“不是我教育了孩子,是孩子教育了我。对于每个父母来说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。因为我们无法教育自己,成年人被破坏了,我们受的教育是苦难教育,让我们对任何事都从负面考虑,对苦难的想象力无限放大,这不准那不准,任何事情都往坏里想,我们对美好的感受力没有了,而童心是任何事都往好处想,我的女儿一会说话,每天早上对着大地说: ‘小草你好,大树你好,花儿你好。’而我们父母每天都处于焦虑中。孩子用生命带给我们一个机会。和女儿在一起我一点点成长,我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捡了回来。我是世上最不幸的,女儿是残疾;我又是最幸运的,不幸跌了一跤,有幸捡了一宝。”
周弘说你相不相信,发誓救孩子后的十多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。
向天才学习的后果
进入初中后周婷婷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,全国自强模范,受到江泽民的接见。周弘也松了口气,觉得自己成功了。
不料,在江苏教委的号召下,开展了“远学赖宁,近学婷婷”的活动。学校开展了各种学习会。老师动不动就以“人家婷婷都能……你们怎么……”打压同学,婷婷的骄娇二气上来了,周弘有一次在学校亲眼看到,同学在背后亲热地抱住婷婷时,她竟不耐烦地咬了别人一口。不到半学期,周婷婷出门放学只有一个人了,她哭了:“没想到大家都不理我,为什么大家都不理我。”
周弘反思:“我的教育目标出了问题,只追求成功,如果孩子不幸福,成绩与智力又有何意义?”从此周弘对孩子的教育进入了关注孩子生命状态的阶段。
每次聊天,他总是问:“孩子你心情好不好?”不开心就帮孩子解心结。“ 够朋友”是他和孩子用得最多的词。
每天他提早半个小时上班,婷婷提早半个小时上学,他们在路口的小草地上聊天。
一次孩子严肃地问爸爸:“我是不是永远生活在边缘社会?”周弘说:“你知道吗?你是天使。正常人世界和聋人世界都会喜欢你,你是两个世界沟通的使者,你的声音是天籁,是无声世界的心灵之声。”
她为什么6年不哭
16岁,周婷婷成为中国第一个少年聋人大学生,考入辽宁教育学院,开始了离开父亲的独立生活。
一天,周婷婷在看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时,发现周围的同学哭成一片,自己却只会一个劲咬指甲。婷婷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6年没有哭过了。
当她和爸爸说起时,周弘沉默片刻说:“孩子,这是因为你是聋人!”婷婷突然明白,哭出声来。
周婷婷一直生活在正常人中,看常人的口型辩音,人们交谈时,她无法加入,又怕别人麻烦,曾经有一度,她恨音乐,习惯于孤独,害怕三人世界,猜疑别人……一种吞噬心灵的压抑感不自觉地占据了她。她发现七八年没哭的聋人是普遍存在的,众多生活在正常人世界的聋人在自大与自卑的两极苦苦挣扎。作为聋人,这是永远无法消除的,必须自我斗争、自我调节,“我是幸运的,有人可以疏导我,那些千千万万的聋人朋友呢?他们难多了,我将来一定要帮助他们让他们摆脱内心的苦痛。”
周婷婷选择了《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》为毕业论文,提出单纯让聋人回归主流社会是不合适的,聋人应当有自己的母语————手语与自己的独立社会。聋人是“少数民族”。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权利。她想做第一个照亮聋人心灵世界的使者。最近她正在写《无言的歌————聋人大学生的心路历程》。她选择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,因为加劳德特大学是全球聋人研究的中心。
孩子你快乐吗
“在教育婷婷中的最大体会是赏识自己的孩子。”周弘说,“没有种不好的庄稼,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,中国的孩子受的是物质的溺爱,精神上的挫折教育。我们却总是和别人比较,忘记了孩子的优点。让责骂时刻围绕孩子,有的孩子总结父母短暂的慈祥是‘假耐心,真火山’。父母把社会的压力、自己的压力都加在孩子身上。”
周弘感到不少下岗工人与普通家庭完全将希望放在孩子身上,本身的焦虑心态造成孩子的不幸,“穷不过三代,富不过三代,今天富人的儿子可能为穷人的孩子打工,但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可能害了孩子一辈子。”
1996年一位绝望的聋童母亲向周弘求救:“请教教我的孩子,我没有钱,但我可以卖肾、卖眼球来换钱。”周弘感同身受。同年三个家长组成的民间聋童教育互助组成立。2000年南京“婷婷人中人聋童幼儿园”成立。
幼儿园实行的是“追蝴蝶”的教育法。学校的标语只有:“老师你快乐吗?孩子你快乐吗?祝你们时时快乐日日好心情。”没有上下课,流动的课程完全根据学生心情兴趣而定,玩数学,玩语文,玩鸭子。是混沌灵性教育。记者发现这儿的孩子大胆调皮却懂礼貌,眼中没有一丝阴影。
全国十大杰出教师、全国劳模、陶行知式的教育家杨瑞清在观察周婷婷案例后与周弘彻夜长谈,共同提出“赏识教育”理论并在行知小学试验,还成立了赏识教育研究所。
“赏识教育”的奥秘是:寻找幸福感是符合正常人生命规律的,教育应当关注生命状态本身,关注孩子的幸福快乐。幸福是目标,成功是副产品。
周弘说我们太不懂孩子了,许多家长从不在孩子面前认错,孩子成了情绪发泄对象。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可能是潜在的问题儿童,因为好学生太累,没有幸福感的学习使他们“心口痛、伤害人”,他们不能和父母成为朋友,他们孤独地成长着。
周弘说他要为那些感到孤独的孩子、受到挫折的孩子、充满恐惧的孩子,写一本书:《孩子,别怕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