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logan
本部新闻
当前位置> 本部新闻 > 正文
【讲好育人故事】第六期:当好这个“妈”
作者:安师大附小  编辑:陈亚华 发布时间:2024-07-01  点击次数:

【个人简介】

周媛,中共党员,自参加工作以来,始终耕耘在语文教学一线,并担任班主任工作;安徽师范大学师德典型、弋江区教坛新星;多篇少先队论文获市级奖项;所带班级获得校、区、市级先进班集体;指导学生参加市、区级等各级各类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;多次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、研究生实习导师。

【演讲正文】

不知不觉,我在教师岗位上耕耘了十余年。悄然流逝的光阴,在我身上留下了时间的印迹,更在我心里积淀了许多温暖的故事。作为年轻的班主任代表,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育人故事主题是:当好这个“妈”。

思考

让我们从一对双胞胎说起。我的班级里,有一对外形和性格都迥异的双胞胎男孩。一年级刚入学那会儿,学校、班级开展的一些活动,会请家长志愿者来帮忙。一开始,他俩的妈妈都会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各项事务中来,渐渐地,我却见不到他们妈妈的身影了。一次偶然的聊天中,我问孩子:怎么最近没有见到你们的妈妈啦?孩子支支吾吾,不敢言语。弟弟忽然说,是哥哥不让妈妈来学校,因为别人都嘲笑妈妈胖,他觉得妈妈给他丢脸了……思考良久,我拨通了他们母亲的电话,决定当面聊。这位母亲见到我,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了。“儿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穷。”我从没想到过一个一年级的孩子,会嫌弃自己的妈妈。那一夜我想了许多,为了让孩子明辨是非、学会感恩,我决定在班级开展一次关于“母爱”的主题班会。班会上,我告诉孩子们,外表的美丑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内在,是心灵,是会感受爱、表达爱、理解爱。我关注到哥哥一直低头不语,不知对于他而言,有没有心灵的触动。课下,我又请他们说了说所思所想,并将自己作为双胞胎妈妈的体验和不易与孩子分享,从哥俩的神情中,我感受到了对妈妈的理解……我深知孩子的变化,不在一次的班会活动,不在一朝一夕,需要持之以恒、润物无声的教育。

后来,我们班级要录制班歌,哥哥由于独特的嗓音,被选为学生代表,我告诉哥哥:你们的妈妈特别高兴你能被选上,为了你,她已经决定请假来接送你去参加录制,他一脸地惊讶,我接着问:希望妈妈来吗?他点点头,腼腆地笑了,此时的他不再为妈妈来接他而感到丢脸,而是开心,这也让我觉得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
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向我寻求帮助的家长不止一位,也不止一次。伴随着我自己角色的变化,从未生育的“年轻教师”,到拥有学龄前宝宝的“青年教师”,再到成为小学生家长的“妈妈教师”,我也越来越能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,越来越懂得家长内心的真实需求。因为,自家孩子出现问题时,我有时也会请求他们的老师来帮助解决。这样的经历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思考,作为教师的我,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那个“师”,更重要的,也要成为这些孩子们在学校里的那个“妈”,帮助他们去认识自己,树立正确的三观,拨正他们人生的航向。

包容

要当好学校里的“妈”,首先是包容。我们必须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关爱学生而不是溺爱,包容孩子也不是无原则地迁就。

记得刚入职的那两年,我常感觉疲惫不堪,每天都在解决各种纠纷,纠正各种行为,时常用简单的强压方式解决问题。后来,越发觉得强压只是短时间的解决问题,过不了多久,同样的问题还会重演。直到我自己有了孩子,我才理解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,想要解决问题就得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找到问题背后的动机,理解、包容并加以引导。我的班级里有一位比较特殊的孩子小李,上课时,他时常高高举起他的小手,不管你有没有提出问题;下课时,他风驰电掣地在走廊里奔跑,大声叫唤,不时惹点小事;自然,小李就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。起初,我也是引导教育为主,后来,经过一番了解,我才知道,小李父母离异,没多久父亲再婚,组建了新的家庭,母亲也离开了,丢下他和一个比他小4岁的弟弟,独自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。两个老人独立照顾两个男孩确实有些吃力,再加上小李的弟弟一出生就有听力障碍,需要常年佩戴人工耳蜗,所以爷爷奶奶将更多的包容放在了弟弟身上,对待小李的教育方式相对简单粗暴。

由于小李天生活泼好动,精力旺盛,我之前只要和他爷爷奶奶反映孩子出现的问题,孩子回家就不免一顿揍。我越是走近他,了解他,越是心疼这个孩子,也渐渐理解了他的行为。他上课总是高举小手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,他下课制造点动静来是为了吸引同学的关注……其实他只是想被看见,他的每一次犯错,可能都是在呼唤爱,我因为理解而包容。本该无忧无虑、纵情玩耍的年纪,却不被关注,不被爱。作为老师妈妈,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呢?

于是每隔一段时间,我就会请他来我办公室聊一聊,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,我也会协同副班主任范老师、数学戴老师一起帮助他解决;与同学发生冲突,我会理解并积极引导;但在学习上出现懈怠时,我也会严格要求。记得有一次,小李的作业完成得十分糟糕,大片的留白,潦草的字迹。这是怎么了?我请他来才知道,爷爷生病了,没有人管他了,他便动起了偷懒的主意。我责令他补完作业,补完后,我又狠狠地夸赞了他一番,瞧!原来我们的小李,可以独立、工整、美观地完成作业。但作为老师妈妈,我又为你的行为感到失望,你发现了吗?只要你一认真,就可以很轻松地学会,容易地做好。上帝给你打开的智慧大门,你有没有推开它?有没有合理利用它?他看着我湿润了眼眶……我理解了他,他明白了我。时光不语,花开半夏,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,他已经在慢慢地融入集体,慢慢地步入学习的正轨。

关注

其次是关注,关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、所思所想,让孩子们感受到爱。作为学校里的这个“妈”,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,更能关注到孩子的点滴成长与变化。

为了走进孩子们的内心,关注到每一个孩子,我在班级里设置了一个悄悄话信箱,每周五开箱,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。记得有一次,我收到了一张小王同学的求助信,内容是这样的:我不想每天在小饭桌待到9点才回家,不想周末上那么多的兴趣班,我不喜欢现在的生活。那天,我将他请到了办公室。他告诉我自己很痛苦,希望能有自己支配的时间。晚上,我拨通了他母亲的电话,沟通了解到其实父母也并不是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,只是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方法辅导孩子学习,回家搞学习也是鸡飞狗跳,影响亲子关系,所以出此下策。换位思考,如果我们自己白天工作了一整天,中午不休息,晚上还得加班,而且是日复一日,周末还得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,难道不累吗?这种心力交瘁,就是目前在学校里,我所关注到的状态:天天打不起精神,眼神恍惚。他还只是一名小学生,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,难道就要累倒在起点了吗?

第二天放学,我和他一起与妈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,我告诉他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,不用担心爸妈不同意。正是因为我的推动,回家后他们一家三口也召开了一次正式的家庭会议,进行了一次更深入的交流,并协商调整了作息。妈妈之后又给我发来了短信,很感谢我对孩子的关注。那以后,我也会时不时地与小王聊天,与他的妈妈保持沟通,还会对他的点滴进步在班级提出表扬,小王的脸上渐渐又找回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和快乐,我的一点“星星之火”点燃了他的“希望之光”。后来,他变得越来越自信,还参加了班级班干部的竞选。作为老师妈妈,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,因为我又看见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小男孩。

我想:老师给力点亮孩子的世界、家长接力推动孩子的进步、学生努力不负自己的韶华,这才是最好的教育。

支持

最后是支持。作为母亲,我们一定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,可是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期许,往往让孩子背负过重的压力,作为学校里的这个“妈”,我们既要引导学生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,更要鼓励他们学会放下包袱、享受过程,勇敢逐梦、健康成长。

现在,我所带班级的中队名称是“火箭中队”,初心是希望小火箭们,能够心怀梦想、敢于探索,做任何事情,我们要努力去享受拼搏的过程,不论结果。这四年来,我们班在运动会的赛场上,一直获得了不菲的成绩,去年的女子4*100还打破了校记录,其实只有我知道,她们的成功并非偶然,运动会前,她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找体育老师,希望体育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练习,所有的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发的,我尊重并支持她们的决定,看着她们挥汗如雨的样子,我打从心底里喜欢。班会课上,我也多次鼓励孩子们,什么事情只有自己去尝试了,才知道自己行不行,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。

今年春季体育节的足球赛中,我们班的足球小将们,赛前有些局促不安,因为他们大多没有正式地学习过足球,忌惮对手的实力,我告诉他们努力去享受拼搏的过程吧!不论结果如何,在我的心中,他们都是最棒的!同样,他们自发地缠着老师练习,当然,咱们班的体育张老师,也是十分给力,从不推辞。在赛场上,我们班的足球小将们,更是努力拼搏,旁观的体育老师都说道,咱们班级的孩子敢拼,足球赛就是这样,光有技巧还不行,还得有一颗敢拼的心!听到这样的话,作为老师妈妈,我打从心底里为班级的孩子们感到自豪!今年的优秀班集体现场汇报,与咱们班的足球赛恰逢同一天,我们班级的三名汇报代表,自发地向我申请,在给运动员加油之余,她们要熟练讲稿,我也尊重并支持她们的选择,就这样我们一边喊着加油,一边捧着笔记本电脑过讲稿。我想:我们认真为班级荣誉而努力的样子,会记在每个同学的心间。我和班级的孩子们,心往一处涌,力往一处使,心连心,手拉手,会让我们的班集体更美好!

流逝的光阴里,我和孩子们演绎着属于我们的故事,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唯有包容、关注和支持,用心当好这个“妈”,用爱积聚幸福的点滴…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:“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,唯独从心里发出来,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。”

【听众有感】(一)

何毅娟

周媛老师的育人故事,如一轴富含生命色彩的画卷,在我心中勾勒出一幅幅温情脉脉的教育图景。她视学生如己出,像母亲一样用心倾听、用爱点亮,让学生在温暖的关怀下茁壮成长。

“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这句古训在她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,体现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崇高境界。

教育的幸福不再被限定于知识的传授与学业的成功,而是在于点滴的关怀和悉心的呵护。周媛老师在日复一日的教育中,体味到了教育带来的幸福感,因为她所付出的爱与关怀,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承,更有那份来自学生、家长认可的幸福。

【听众有感】(二)

刘小亮

听了周媛老师的育人故事后,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,被那无私的爱与奉献深深触动。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学生们心灵的守护者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。他们用真挚的情感、细腻的关怀,扮演着学生们在校园中的“妈妈”角色。

我深刻地认识到,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,更是在日常生活中用爱去滋养学生的心灵。当好这个“妈”,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时间,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,能够及时感知学生的需求和情绪变化。

同时,这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足。有时,我可能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,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。今后,我要向这些优秀的老师学习,努力成为学生们信赖的人,用更多的爱和关怀去陪伴他们成长。

初审:何毅娟  复审:宋玲  终审:辛治洋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