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孩子的教育问题,我们曾主张顺其自然。由于工作忙,没有特别在意家庭教育,认为有学校的教育就基本可以了。后来,孩子身上发生的一系列小毛病,让我不得不引起重视。女儿自尊心很强,干什么都想不比别人差,好强的性格造成与小朋友相处时的“霸道”。别人不能碰她,一旦碰了她,就不得了了,不是哭,就是闹,没完没了。在幼儿园时,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,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有一次,因为一件小事,居然哭闹了一堂课,老师连课都无法上。一系列事情出现以后,作为家长肯定是非常生气的。但是,冷静地想一想,我们反思,可能我们家长由于工作忙,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。我开始查阅大量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资料,也多次与老师和其他家长请教,为了能够更多的观察和帮助孩子,我辞去了离家较远的那份工作,选择离家近的单位。后来,干脆不上班,一心一意在家带孩子。一年多来,孩子逐渐有了进步,我把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写出来,与各位家长交流。
一、好习惯的重要性
有人说,习惯形成性格,性格决定命运。有研究认为: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%是属于非习惯性的,而剩下的95%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:“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。”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,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,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,如果是好习惯,将会终身受益,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,有一个公式: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=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。说明了早期习惯教育的重要性。1988年,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,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:“您在哪所大学、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?”“是在幼儿园。”
“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?”“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;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;东西要放整齐;吃饭前要洗手;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;午饭后要休息;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。从根本上说,我学到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这些。”这段对话是颇让人深思的,从幼儿园学到的最基础的东西,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,说明从小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,时时处处起作用。
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,往往都是第一次,如果家长不注意观察和纠正,往往就会形成不好的习惯;注意观察和引导,可能会变成好习惯。我们有些同事,孩子非常优秀,据他们介绍,一般在小学四年级之前,重点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,以后,就基本可以不用操心了,孩子会自如应对各种挑战。
二、生活习惯是基础
很多家长也意识到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性,但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,以及培养孩子的什么样的好习惯,可能做法都不一样。
我们对孩子的习惯的培养,首先是生活习惯的培养。主要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,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尽快长大成人的基础,也是标志,这些习惯有很多是在幼儿园阶段完成的,因此,女儿的起床、穿衣、洗脸以及睡觉均形成非常好的习惯,每天晚上上床之前,必须整理好第二天上课的书包等学习用品等等,这些事情基本不用家长操心。
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我们尝试让孩子购买日用品、放学自己乘公交车回家等。
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,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强,孩子给人的印象就像个小大人一样。
三、学会与人相处
女儿与年龄较大的孩子或成人交往时非常懂事,知道关心别人,尊敬长辈,很讨人喜欢。曾经接送她上学的保姆生病了,她晚上会打电话问寒问暖,告诉人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;我们经常带她接触外人,她能与正在上大学的学生谈笑自如。可是,与同龄人交往却是另一番表现。由于女儿在我们家族平辈小孩中年龄最小,家族中大人小孩都会迁就她,以致她与其他小朋友们相处时,是一点亏都不能吃的。处处都要讨别人强,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。
这个习惯不仅影响到在学校与其他小朋友相处,在家族中与其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姐姐也经常发生摩擦。我们为此大伤脑筋,有时候非常恼火就开始责骂甚至狠狠地打,但发现效果不甚明显。但是,每次事情过后,在与女儿的交流中,孩子总能承认这样是不好的,她自己也希望改变,不过不知道为什么,一遇到事情就控制不住自己。我们感觉到,孩子已经形成了下意识的坏习惯,如果不改变,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不利。
孩子与同龄人难以融洽相处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宽容别人,甚至还要别人让着自己,这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,需要耐心引导和帮助。我们从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孩子克服这方面的不足:
首先,引导孩子学会宽容。对孩子来说,宽容他人是很困难的。但她自己一旦有什么不对,别人还应该原谅她。她往往是严以待人,宽以对己的。当孩子在外面吃了亏,回家总是会向家长诉苦的,这是我们开导孩子的最好机会。有时候,我们也通过一些故事来告诉孩子,与人交往不能斤斤计较。引导孩子学会宽容,就应引导孩子去主动帮助别人。我们给她讲“予人玫瑰,手留余香”的道理,讲与人交往注重互相帮助等的重要性。孩子的悟性很高,有一次,她主动与我们分析,为什么有些人对我们全家很好,是因为某某在遇到困难时,爸爸妈妈是怎样帮助某某的。我们感觉她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。
其次,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与给予。独享有时候是孩子的天性,孩子很小的时候,有同事开玩笑要到我家来吃饭,那是绝对不行的。她手中好吃的东西,别人是很难拿走的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我们发现她变化很大。这可能与我们平时经常引导有关。对于分享和给予的引导,我们没有刻意去做,这方面身教重于言教。
再次,适当时候约法三章。我们观察,每次家族聚会,与年龄相仿的小姐姐、小哥哥相见时,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。他们开始玩得很欢,但时间一长,就肯定会出问题。因此,我们经常在家族聚会或有重要“外事活动”之前,约法三章,打“预防针”,给她提几个要求。在事情发生前,她是非常乐意接受这些要求的。而且,有时候她会主动保证如何如何。这个方法很有效,事先有约定的,孩子的表现确实比较好。
从本质上说,孩子都想别人夸她好,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家长认为的好,孩子自己是茫然的,需要家长去引导。
四、学习的习惯
1、从阅读、书写技能开始
阅读是孩子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。我们家长本身喜欢阅读,这对孩子的影响较大。孩子跟着我们学,晚上睡觉前必须看一会书才睡觉。老师推荐的书,我们会尽量买到。学校推荐的报纸杂志,只要孩子自己喜欢,就订。有时候带孩子一道去逛逛书店,有时在网上寻找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。
写好一手字是很重要的,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参加校外的书法培训班学习书法,经常受到辅导老师的表扬。
2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
我们主要要求孩子尽量做到①课前要预习。②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。③完成作业后要自己检查。④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要做复习并小结。
3、作业习惯
我们首先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。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完成作业;第二,要求作业要独立完成;第三,作业做完后要自查。
五、遇事多思考的习惯
孩子虽然还小,却已经喜欢多管闲事。经常用她有限的学识,分析生活中遇到的无限的问题。塔利班绑架韩国人质,她认为应该这样去解救,虽然建议的方法显然是小孩子玩的游戏,可笑但也可爱。对很多时事,她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。多管闲事,说明她在思考,我们因此经常出一些问题,故意去考她,而她也是认真作答。培养孩子遇事思考的习惯,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每当遇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,我们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,征求她的意见,不管其答案如何,一律加以表扬,然后再与其平等探讨,引导其向较优答案方向思考。答案找到了,她会很高兴,而且认为是自己思考出来。经常如此,遇事思考的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。
六、培养孩子关心集体的习惯
人是社会的产物,人总是生活在集体里,与集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我们认为,孩子关心集体,有集体荣誉感,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更高,在为集体做出贡献的过程中,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,将来对社会的作用会更大。培养孩子关心集体,首先要鼓励孩子积极为集体做事,如孩子出黑板报、当了小班干等,我们都给予表扬。培养孩子关心集体,就要引导孩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。自己成绩不好,素质不高,也就没有能力为集体做事,也不能获得集体的认可。培养孩子关心,就要培养孩子关心他人,关心和帮助集体中每一位成员,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、宽容之心。而这些,需要我们更持久的耐心。
我深知,孩子需要培养的好习惯还很多;现在,孩子身上还有一些需要纠正的不好习惯;将来,孩子现在的好习惯也许会丢掉,更多不好的习惯也许会形成。但不管如何,好的习惯对孩子是终生有益的。
302班 程慕妍同学家长孔晓麟